茶包使用上十分方便,很多人都習慣以浸泡茶包取代沖茶葉,甚至會將茶包全日反覆浸熱水。不過,最近就有台灣研究發現,使用茶包、濾掛包等塑膠容器,浸泡在攝氏95度的熱水10分鐘,平均會釋出比使用環保杯、塑膠耐熱袋,多出將近47.6倍的塑膠微粒。
同場加映:網店迷你戚風蛋糕 焦糖布甸/伯爵茶麻糬/菠菜芫茜流心蛋糕/焙茶黑糖蕨餅卷蛋
早於2019年就有外國研究發現,用塑膠茶包泡茶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上百億顆塑膠微粒。根據加拿大馬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數據顯示,將塑膠茶包浸入一杯攝氏95度熱水,會釋出約116億顆塑膠微粒和31億顆較小的奈米塑膠微粒,數量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膠數量。
近日台灣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就針對食品藥物管理署委托成功大學所做的「塑膠微粒之安全及暴露風險評估」做出討論,令人再度關注茶包的塑膠微粒問題。研究技師施孋恩對當地媒體表示,這是一項針對日常生活塑膠微粒殘留的初探性研究,已為其將近2年。
結果顯示,使用茶包、濾掛包等塑膠容器,浸泡在攝氏95度的熱水10分鐘,平均會釋出63.2顆粒徑大小10~70㎛的塑膠微粒,比同樣條件使用環保杯、塑膠耐熱袋,平均釋出1.3顆,多出將近47.6倍的塑膠微粒。這代表,茶包、濾掛包等更容易因為溫度的影響而釋出塑膠微粒。
施孋恩建議,在使用茶包等塑膠容器時,最好3至5分鐘就要拿開,更不要一直浸泡在水中。
資料來源:食品風險評估諮議會、McGill University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限時搶】大派便利妥3合1檢測盒!↓
↓ 使用簡單快捷,一次檢驗3種病毒!↓
↓【聖誕狂賞】 送您最新iPhone 15 Pro📱↓
↓ 簡單分享即有機會得獎!立即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