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為本港第6大癌症,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到晚期才會有症狀,今次外科專科醫生馮堯煇分享一個個案,有20多歲女一直身體健康,不煙不煙,卻發現患上晚期胃癌,不幸在半年內病逝,這與幽門螺旋菌有關。另外醫生亦建議少吃3類食物,減低胃癌風險。
同場加映:簡單5步!拉絲芝士蝦仁辣雞麵春卷!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研究數字,在2020年胃癌在香港屬於第6大癌症,亦有1200個新症,每10萬人有16人患有胃癌。
馮醫生分享個案,二十多歲女病人急性腹痛,照X光時發現胃部穿了,要進行緊急手術,開刀後發現有腫瘤,該處胃壁潰爛穿了,或俗稱「穿窿」,胃的食物和胃酸走到腹腔中,引致腹膜炎,需要要切除胃部保命,但不幸腫瘤已經擴散了。手術成功,但由於腫瘤已擴散,病人在半年後亦離世。病人本身一直十分健康,不煙不酒、飲食健康,亦沒有任何長期病患或做任何手術。但病人體內有幽門螺旋菌,可能因此誘發胃癌,至於幽門螺旋菌出現的原因至今仍不明。
世衞定義幽門螺旋菌是一級致癌物,增加胃潰瘍和胃癌的風險。若發現有幽門螺旋菌,治療上會用質子泵抑制劑及2至3種抗生素,服用14天,有9 成患者都可以根治,療程完結後會做檢查是否成功清除。
胃癌症狀
早期至中後期患者通常沒有症狀或出現不明顯的病徵,如消化不良、肚脹、作悶等,這與一般腸胃症狀沒有分別,在臨床上難以分辨。早期至中後期患者難以覺察自己得胃癌,有時剛巧腸胃不適,做內窺鏡才得悉;另有部分患者抽血時發現有貧血,檢查後才知道有胃癌;也有人出現潰瘍,至於有人問是否會摸到腫瘤,蔡醫生表示要到後期才會摸到。
一般胃癌到晚期才開始有徵狀,腫瘤變大時,壓住神經線,或擴散至其他地方,便開始會有痛楚,若腫瘤大至阻塞胃部,病人會無法進食、作嘔,甚至會出血,大便有血。至於胃痛,一般到後期才會出現。
預防胃癌方法
醫生表示要避免以下高風險因素:
- 戒煙
- 減少食用高鹽份、醃製和含有防腐劑的食物,如臘腸、臘肉、鹹魚、鹹菜、即食麵、午餐肉、腸仔等。
- 多做運動
- 均衡飲食,多吃蔬果,醫生表示隔夜菜會導致胃癌,並無科學根據
如感到不適,盡快求醫。若有懷疑,可以做內窺鏡檢查。
外科專科醫生
馮堯煇醫生
↓【限時搶】味道研究所Shake Shake調味粉↓
↓ 味道瞬間昇華! / 輕鬆創作出獨特口味! ↓
↓【立即報料】香港打卡蛋糕大招募!↓
↓甜品控注意!立即分享任何高質蛋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