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發黃可能係脾虛!中醫教你按穴改善臉色

發佈: 2018.06.22

中醫在診斷上重視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當中包括看臉色和神態。正常健康者的臉色應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富有光澤。氣血經絡上注於臉,氣血的盛衰及運行情況,必定會從臉色上反映出來。如果臉色暗啞或發黃,則反映身體氣血失調、精氣不足、陰陽失衡、臟腑氣血失調。

臉黃有分陽黃、陰黃、萎黃。

臉色帶有陽黃、陰黃是患有黃疸的特徵。黃疸除臉黃外,皮膚、臉、目、指甲、小便顏色也會發黃。其中黃色鮮明如橘子色,屬陽黃,由脾胃濕熱內蘊;黃色晦暗如煙熏,屬陰黃,由寒濕困脾引起。黃疸為病理性疾病,是脾胃、肝膽功能失調,膽汁外溢引起,需及早求醫治療。

而臉色淡黃憔悴則較為常見,中醫稱為萎黃。此乃脾胃氣虛,氣血不足以濡養臉目所致。中醫五行學說中,黃色與脾相對應,表示臉黃與脾虛有關。脾為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好者氣血旺盛、臉色紅潤、皮膚彈性好;反之,脾虛者臉色帶黃而無光澤、皮膚粗糙、浮腫鬆弛、食慾不振、容易疲勞、頭暈目眩、心悸、腹瀉等。

都市人生活緊張、壓力大、過度操勞、飲食失調、情緒易怒、憂思、心神不寧等都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而隨著年紀漸長、熬夜、保養失宜等,皮膚和臉色都會轉差。

另外,中醫亦認為肺主皮毛、肝主疏泄、腎主水。因此,肺、肝、腎功能失調,臉色也會失去光彩和滋潤。

 

改善方法

1. 均衡飲食,忌煎炸、辛辣、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以免進一步損傷脾胃

2.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 適量運動

4. 保持心情愉快和放鬆,遠離壓力

5. 戒煙酒

6. 以熱水加鹽浸腳,促進血液循環

7. 中醫針灸、內服和外用中藥,針對性調理體質

 

改善臉黃可從3大方面入手,食療、外敷及按穴針灸。

 

美白食材

1. 健脾食物,例如山藥、南瓜、紅薯、玉米、蓮子、芡實、薏苡仁、茯苓、白朮等。

2. 潤肺食物,例如燕窩、無花果、玉竹、沙參、百合、南北杏、雪耳等。

3. 補腎食物,例如黑芝麻、桂圓、何首烏、桑寄生、桑椹子、海參等。

4. 補氣血食物,例如紅棗、南棗、杞子、黃耆、黨參、阿膠等。

 

中藥美白面膜

白附子、白芷、白芨、白芍、白朮、茯苓、白僵蠶、白蒺藜、珍珠、杏仁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選4-5種各8克,加入蜜糖、清水或牛奶攪拌,敷在臉上約20分鐘後沖洗。經常使用有嫩白肌膚、祛斑退印、減少皺紋的作用。(皮膚敏感者請先在手背測試)

 

穴位按摩保健

指壓穴位每天3次,每次5分鐘。

按揉臉部穴位,有助疏通局部經絡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臉色。

1. 印堂:在前額部,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2. 水溝:在臉部,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3. 承漿:在臉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按揉腿部穴位,可以健脾和胃、通經活絡、扶正培元!

1.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臏骨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臉色發黃可能係脾虛!中醫教你按穴改善臉色

2. 足三里: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

 

3. 三陰交: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臉後緣

 

針灸美白

按照臉部及全身的經絡穴位針灸,補益臟腑氣血、調整陰陽、通經活絡,整體調理好體質,可使皮膚回復紅潤好臉色、容光煥發。

 

資料提供:註册中醫師許素芳

Instagram: fongfong_ec

Facebook: 許素芳醫師

 

 

↓【限時搶⚡】日清盈優青汁套裝!↓

↓ 日本製造 / 2款口味:清爽蘋果味、濃厚白桃味!


↓【出Post賺現金賞】《社群》助您發展創作者事業↓

↓透過發佈帖文賺取收入!立即參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