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防癌會在上年11月至12月期間進行「港人飲酒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港人在過去三個月曾經飲酒,近一半受訪者不知道酒精會致癌,平均港人因飲酒年增5磅。酒精不但會削弱免疫力,還被世衞列為一級致癌物,並增加出現啤酒肚(中央肥胖)的風險。
酒精又稱為乙醇,是利用酵母發酵糖和澱粉製成,常見的酒精飲品包括啤酒、果酒、紅酒、白酒、香檳、烈酒、米酒。
飲酒為死亡風險因素
飲酒為全球第七大死亡風險因素,根據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糸統性研究,分析15-49歲去世的人口中,有3.8%女性及12.2%男性因飲酒而死。
飲酒對人體的3大壞處
按下圖了解酒精對人體的負面影響!
1. 酒精削弱免疫力
世衞指出酒精不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或防止受其病毒感染,當大量飲酒,會削弱免疫糸統,降低應對傳染病的能力,因此在任何時候,特別是在抗疫期間應避免飲酒。
2. 酒精致肥
酒精飲品的熱量十分高,過量攝取不但會增磅,還會導致啤酒肚,即中央肥胖,增加患癌的機會。
酒精熱量高易增磅
一支330毫升的啤酒已經有142千卡,若每次飲2支啤酒,每週3次,每星期額外攝取851千卡,約4碗飯的熱量,換算後即一個月增加1磅。
調查結果發現66%受訪者在過去三個月曾經飲酒,當中最常喝的是啤酒,佔飲酒人士的54%,平均每星期飲用1.27罐啤酒。
調查推算有飲酒習慣的受訪者在一年中,平均從各種酒精飲品攝取了18142千卡,即一年內增加了5.18磅。
飲酒引致大肚腩
長期攝取酒精容易引致啤酒肚,即中央肥胖,男性的腰圍若大於90厘米(36吋),女性大於80厘米(32吋),即屬中央肥胖。不論是酒精、高糖飲品或吃過量的食物都增加熱量攝取量,引致啤酒肚。當中酒精會降低性荷爾蒙睾丸激素的分泌,當睾丸激素水平較低,容易令體重上升,腰圍也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有45%都有肚腩,有46%體重指標(BMI)過重或肥胖,當中有肚腩的人士中有70%過去3個月都有飲酒,顯示酒精攝取與大肚腩有關。早在2009年有一項長達8.5年,有超過20,000人參與的德國波茨坦研究,只要每天喝少於250毫升的啤酒,腰圍在8.5年後會增加5.4厘米,即5.8%,飲越多啤酒,腰圍越粗。
3. 肥胖人士易患癌
《英國癌症期刊》在2017年的研究綜合了43,000長者數據,發現體重指標(BMI)增加,與患肥胖相關的癌症的風險有上升的直接關係,包括肝癌、腎癌、胃賁門癌、大腸癌、乳癌、食道癌、膽囊癌、胰腺癌、卵巢癌,當中子宮內膜癌患者有一半都與肥胖有關。
肥胖指標除了看BMI,也要看腰圍,部分人即使體重指標(BMI)正常,但有啤酒肚,也會增加患癌機會。調查發現有接近一半受訪者不認為啤酒肚會增加癌症風險,但實際上腰圍增加,與患肥胖相關癌症的風險有直接關係。一項跟進了12年、超過43,000人參與,2017年刊登於《英國癌症期刊》的一項荷蘭研究顯示,腰圍每增加10厘米(4吋),患大腸癌的風險便增加21%。
酒精屬一級致癌物
世衞早在1988年已經把酒精列為一級致癌物,不論酒精含量多少,含有酒精的飲品都會致癌,且沒有安全的飲用水平。當中已知與酒精有關的癌症包括: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乳癌、肝癌、腸癌、胃癌。
酒精在體內會轉化為乙醛,它是一種致癌物,會破壞細胞的DNA,令細胞未能正常修復,發生異變。另外酒精會阻礙營養素的吸收,包括維他命A、B雜、C、D、E、及類胡蘿蔔素,這些營養素與降低癌症有關。
防癌健康生活習慣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以下10項健康生活原則,預防癌症。按下圖了解!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
廖敬賢醫生
↓【限時搶】大派便利妥3合1檢測盒!↓
↓ 使用簡單快捷,一次檢驗3種病毒!↓
↓【聖誕狂賞】 送您最新iPhone 15 Pro📱↓
↓ 簡單分享即有機會得獎!立即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