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台北爆食物中毒2死5命危 疑米酵菌酸引致/高危食物名單一覽

發佈: 2024.04.03
文: 陳菱櫻

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食物|最近台灣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一間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發生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人數至少有16人,至今有2人死亡、5人命危,台灣衛福部專家推測是由米酵菌酵毒素引致。這類毒素毒性超強,只需極少量的1毫克米酵菌酸就足以致命。毒素常見於非新鮮烹煮食物,包括重複加熱的米、麵等主食。

同場加映:U Food【開箱速遞】最新影片!

台北市信義區遠東百貨一間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出現食物中毒事件,截至28日,有至少16人出現中毒情況,當中有2人搶救後不治,分別是39歲和66歲男子,另有5人在ICU搶救。中毒人士在在3月19日至24日期間在「寶林茶室」用膳,大部分人都吃了炒粿條,少數人吃了滑蛋河粉、香蘭葉果汁。

北市衛生局接獲通報後下令餐廳立即停業,發現餐廳環境衞生惡劣,碟盤疑有蟑螂排泄物,而刀具隨意放在廚房枱面。而店方未能提供員工健康檢查的資料。

食藥署隨後現場抽取食材樣本作化驗,包括椰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高危食材,料兩星期後才有化驗結果。

 

米酵菌酸是什麼?米酵菌酸如何產生?

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是一種線粒體毒素。根據食安中心,米酵菌酸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產生,這種細菌一般存在於土壤和植物中,在攝氏37度中生長,而產生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的最適溫為攝氏26度。若食品長時間在發酵或在室溫浸泡,放置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中可產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的中毒症狀

若不幸中毒,病人一般在30分鐘至12小時內會出現腹痛、嘔吐、噁心、輕微腹瀉等症狀,嚴重可致肝功能異常、休克,甚至死亡。

這類毒素耐熱,無法透過沖洗、高溫、高壓鍋蒸煮來破壞毒性。另外由於米酵菌酸屬毒素而非細菌,無法用抗生素來殺菌,亦沒有解毒劑可用,死亡率可達40%以上。

腎臟科醫生江守山表示,毒素可導致呼吸傳遞鏈的中止,中毒後細胞無法獲得氧氣,無法產生能量而死亡。

 

易產生米酵菌酸的高危食物

食物的原材料及產品可能在製作過程和貯存中受到米酵菌酸污染,常見於保存不當的發酵米、米類製品,這類食物通常都需要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以下食物特別高危:

  1. 室溫下浸泡過久的黑木耳、銀耳
  2. 發酵椰子製品,如Tempe Bongkrek,一種印尼食品,由椰子肉製成的餅塊,再加以發酵
  3. 發酵粟米製品,如酸湯子,一種由粟米發酸而成的麵、粟米粉
  4. 米製品,如河粉、米粉、腸粉、粿條、年糕、湯圓
  5. 薯類製品:粉條、番薯麵、寬粉、紅薯粉

 

 

米酵菌酸中毒案例

在2020年內地黑龍江便發生嚴重的米酵菌中毒事故,當中一家人吃了酸湯子,9名中毒者全部身亡。酸湯子是由粟米水磨發酸而成的粗麵條,是遼寧東部、吉林東南部及黑龍江東部等中國東北地區的特色小食。當中酸湯子是自製食品,已貯存在雪櫃中近一年,粟米麵條檢出高濃度的米酵菌酸,證實由椰毒伯克霍爾德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引致食物中毒。

另外在2019年內地杭州有40歲男子吃了隔夜浸泡的涼拌黑木耳而中毒,造成腎衰竭。

 

如何預防米酵菌酸中毒?

  1. 如要浸泡黑木耳、銀耳,可放在雪櫃中浸泡,減少細菌滋生。
  2. 所有接觸食物的器具及表面應加以徹底清潔,才調製食物。
  3. 不要進食變質的發酵食物,如無法判斷食物是否已變質,應果斷棄掉。
  4. 避免進食重複加熱的米、麵等非新鮮烹煮的主食
  5. 食材避免存放在高濕、高熱環境,應低溫冷藏或冷凍
  6. 避免自行發酵食品

 

 

資料來源:whcdcyoutube@華視新聞cfs

↓【限時搶⚡】位元堂凍乾水果脆套裝!↓

↓ 冷凍乾燥技術鎖住濃濃果香!/ 保留營養素及豐富膳食纖維!↓


↓【出Post賺現金賞】《社群》助您發展創作者事業↓

↓透過發佈帖文賺取收入!立即參加!↓

more